当前位置:人文都>经验>

蜀汉灭亡十大原因是什么

经验 阅读(2.72W)

蜀汉灭亡十大原因是什么

1、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。曹丕是公元220年篡汉建立曹魏政权的,刘备是夷陵之战后公元223年在白帝城去世的,这些事件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的时候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,所以到了蜀汉后期这个时候,人心向背,已不再思汉,蜀汉政权建国之初的这个优势早已是不复存在了。

2、关于丢失荆州和夷陵之战的惨败,造成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无法实现其伟大的战略意图,从此蜀汉政权由鼎盛时期开始走下坡路了,虽然诸葛亮和姜维等人后来苦力支撑蜀汉的局面,但这已经成为蜀汉政权40多年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。

3、虽然益州是当时汉末十三州当中最大的州之一,而且地势也是最为险要的,但蜀汉的统治区域却只有这一个州,当时东吴占有东南的扬州,荆州和交州三个州,而曹魏拥有北方的九个州,所以蜀汉政权是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。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发源都在北方中原地区,而益州却相对落后地区,所以蜀汉政权无论从人口,资源,军力,人才和后背等等方面,实力都远远不如占据经营中原地区多年的曹魏。

4、蜀汉后期由于地方偏于西垂相对闭塞,初期建国时候的人才到后期逐步的凋零了,出现了严重缺乏人才的局面,所以也就出现了蜀中无大将,廖化作先锋的成语。而曹魏地处中原地区地大物博,人才是一代接着一代的涌现,所以无论是在人才的数量还是质量上,曹魏都远远超过了蜀汉。

5、蜀汉在战前的军事上和心理上准备不足,自从公元244年蜀汉大将王平击退曹爽之后曹魏已经快20年没有进攻蜀汉边境看,而且曹魏一直的战略方针都是先吴后蜀,所以蜀汉君臣对于蜀汉的入侵确实是没有做很认真的准备,当时在讨伐蜀汉之前,很多大臣包括邓艾都上书表示反对意见,只有钟会一人支持伐蜀,最后在曹魏掌握实际权力的司马昭力排众议调整了战略方针,决定了先灭蜀后灭吴的正确方案。

6、蜀汉后期在政治上已经趋于腐败了,尤其是在蒋琬和费祎先后去世之后,姜维又长期带兵在外主持北伐事宜,朝廷中已经没有贤臣能够管的住刘禅。刘禅也就逐步开始重用一些庸臣甚至奸臣,最后形成了刘禅愚暗,黄浩窃权的局面。

7、蜀汉政权内部的政治矛盾已经非常激烈了,尤其是益州土著势力和外来势力之间的历史矛盾一直很深,益州本地土著势力无人愿意为蜀汉拼死一战,这里需要再补充说明一个请款,司马昭在蜀汉灭亡之后,把所有的外来势力都迁出了益州,以巩固对益州地区的统治,这说明他清楚的看到了这个问题。

8、名将姜维就一直是蜀汉后期的中流砥柱,当上蜀汉大将军后连年主持出兵北伐曹魏,从公元247年到公元263年先后就有九次之多,但是收效甚微,反而损耗了有限的国力。造成兵疲民困的局面。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进程,其实这中间的道理是简单的,小国与大国拼消耗,从大局角度上看肯定是得不偿失的。

9、姜维在战术布置上的严重失误,姜维长期以来积极组织北伐,就是典型的重攻不重守,救过由于兵力悬殊城门大开,钟会能够迅速的占领汉中,造成了蜀汉在这次战役中一开始就陷入很大的被动。

10、东吴方面没有全力和及时的救援蜀汉。这里面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,一方面是曹魏在出征蜀汉之前大造声势要出兵东吴,使得东吴方面也不敢随便轻举妄动。另一方面东吴屯驻重兵在蜀吴的边境,其真实意图是在观望形势和想趁乱吞并一部分蜀汉益州的土地,而不是真心的来帮助蜀汉抗敌,所以蜀汉将领罗宪看出了他们的企图,也一直拒绝他们入境参战。